close

還記得小時候,學校的教育口號是「德、志、體、群、美」。

從小到大,我也喜歡上學。學校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大家庭:老師是爸爸、媽媽,雖然他們有時很凶,但還是很愛我們的;同學就是兄弟姊妹,還有校工叔叔、姨姨們,每天回到學校就像回家的感覺,充滿愛。那時候,讀書壓力不算很大,功課量不算多。我讀上午班,早上七時半就回到學校上課,大概中午十二時多就下課回家吃午飯,每天在學校不過五個小時,午飯後開始做功課和溫習,下午四時前就完成,剛剛可以緊接看兒童節目。我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社,功課都會做,因為時間很充裕,只要有上課就會做。我不是很專心上課的那種學生,每次見家長時,班主任都投訴我上課跟同學聊天。我個子比較高,不能坐太前的位置,總是坐在最後兩排,否則同學會投訴我擋著他們看黑板;座位離教師桌遠,即山高皇帝遠,聊天、傳字條、在書上畫畫,甚至跟男生一起玩「金絲貓」……是另一片天地。可是,功課還得要做,還懂怎樣做,就算真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總有同學做救星來提醒。

那時候,我們有的是時間。我們還有時間去把不明白的東西弄明白,還有時間吃飯、看卡通、玩玩具、聊電話,還有時間放假休息出去玩。星期六上圖書館,每次都是看同一本書,星期日家庭樂,去公園跑幾個圈是必然的。媽媽只管一件事:完成了所有家課沒有?讀了默書沒有?她會以功課默書測考成績來作準。爸爸就看媽媽如何評價我日常在家的表現;他主要是負責計劃放假時帶我和媽媽去哪裡玩,怎樣把工資花在我身上。

10679998_631174926995445_2121684162075453213_o.jpg

我從不懂甚麼是「壓力」,直到中五會考後,我才開始討厭上學。

昨天跟朋友聊起現在學生的學習情況。我跟他說,現在無論資優還是遲緩,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讀書,因為課程真的太枯燥,而且毫無意義。回想中學的時候,我的數學成績不太理想,在合格邊緣;從小學開始,數學都是我的弱點,後來我決定要面對它,花時間苦讀鑽研,成績大大進步。我跟朋友說,那時候我有的是時間,我還有時間來追求我想要的知識,我還有時間來「苦讀」。現在學生的苦,是想讀也追不到,跟不上。

我經常跟身邊的家長提起 Sir Ken Robinson 在 TED 的演講:學校扼殺了創意嗎?(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?)。他來自英國,大學教授,專注於藝術與教育,當今著名的教育學家之一。他在演講提出了,現在沿用的教育制度始於工業革命時代,即十八世紀六十年代,那時候人類世界從農業進入工業,從小規模家庭式作業發展到大規模工廠式生產,以機器取代人力、獸力,那是一個人類文明的轉捩點,全球政治、經濟、民生都有重大的改變。

那是二百年前的事。二百年後的今天,人類文明已從太空時代進入宇宙奧義的年代。人類的科技開始理解大爆炸與黑洞,從外在的浩瀚宇宙,回到內在的微型宇宙,進一步探索生命的奧義,可是教育制度還停留在二百年前,還停留在競爭、比較、對立的層次,意識卻未有提升,甚至被忽略了--所謂「德、志、體、群、美」,就是除學術外,也講求心靈美。靈性追求,並不是新鮮事。每當人類的生活安頓下來,就會開始追求靈性,了解更多宇宙萬物的奧義,渴望與生命之源合一,音樂、美術、詩詞、舞蹈等就是靈性追求而來的產物。假若我們否定它們的存在價值,就等如否定古今中外所有聖賢先哲的經歷,還有古文明遺留下來的智慧。

沒有祖先,沒有我們;沒有祖先的智慧,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就。

當看到孩子們惰於現狀,只求安逸,潛能無法展現,長期活於恐懼與貪婪之中,就是人類靈性低落的最好的證明。結果,每天打開報紙,讀到都是一件比一件荒唐的事情。整個世界,無論中外,都活在恐慌與不安之中,人與人、國與國爾虞我詐,年幼時學會狡猾,成人時懂得奸詐。這是現今的世界寫照。

還未能太空移民到火星前,還著地於地球的人們,身為其中一份子能夠做甚麼?我所做的決定是,委身於生命教育,提供圓滿的空間,讓小孩子們在無懼、無貪、無憂的環境下,發揮所長,看清楚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,顯化他們的力量於生活之中。當每一個孩子的美麗心靈都能如花盛開,世界就如天堂般和諧,人類繼續可以在地球上安居樂業,毋須再搞太空移民了!

arrow
arrow

    小金秋水Ca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